147.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147.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贴红春联, 燃放爆竹,包饺子、祭奠祖先、祈求丰年。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原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活动是踏青,后来合并了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节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人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人们由划船捞救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也称为中秋。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要吃月饼。作为节日,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西汉时初具雏形,晋时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
149.长江揽胜
149.长江揽胜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还是世界第三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最后由上海崇明流入东海。长江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长江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从青藏高原一泻千里的长江,贯穿了整个中国,孕育了中华文明。
150.十个神话传说
150.十个神话传说:
(1)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是说宇宙的景象最初就好像一个黑暗混沌的大鸡蛋,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他挥动大板斧,劈开了天地。这是古人用神话的方式解释宇宙的形成和开始。
(2)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篇》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可能是远古时期发生过“天崩地裂”的大地震、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古人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来解释这一灾害以及自然界的恢复。
(3)伏羲创八卦
相传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一传说是说八卦起源很早。
(4)神农尝百草
神农神话传说代表了农业的发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一方面说明上古医药与农业及植物学知识密不可分,同时也告诉人们神农的牺牲精神。
(5)嫦娥奔月
《淮南子·览冥篇》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嫦娥)窃以奔月。”这一神话让古人幻想着能飞向宇宙,翱翔到月宫里去。
(6)夸父逐日
夸父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最后因为止不住口渴终于在半路上牺牲了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7)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质朴的劳动人民对纯真爱情的向往,故事优美动人。
(8)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约在文字起源的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根据考古发现的史前刻画符号的分散性来看,文字不会由某一个人发明,但某个部族的人在进一步的整理、提高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是有可能的。
(9)精卫填海
据《山海经》记述,一个原叫女娃的炎帝小女在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东海里了,她的灵魂化做一只叫精卫的小鸟,常常从西山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飞到东海,想把夺取她年轻生命的大海填平。精卫填海的故事是悲壮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10)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篇》,叙述了愚公面对家对面的太行、王屋二山,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两座大山挪走了。这一神话寓言故事,说的也是一种精神和气概。
注:文字来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本文由钱柜777登录发布于钱柜777,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十个神话传说
关键词: 钱柜777登录